商业欺诈就该遭重罚 l{3%O 0(HR
本想只剪个10块钱的头发,被理发师说动心,做了“一个37元”的发型,结账时却要付1776元,因为不是一个发型37元,而是做头发用的夹子,一个要价37元。21日,记者了解到,浙江宁波市江东区发改局已对这家名为“悠哈”理发店作出了处罚决定:因为价格欺诈,该店被罚款9万元。(10月22日《钱江晚报》) wL(fTXTy
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,做买卖就是为了吸引客源多赚钱。但是,对经营商家来说,在经营过程中也有一个致命的软肋,那就是涉嫌商业欺诈行为,用拙劣的伎俩糊弄消费者,甚至只图一锤子买卖。即便是这样,那为什么这些涉嫌商业欺诈的经营者仍有一定的市场呢? mh{2B4cS
究其原因,还是有些消费者上当受骗后,虽然心有不甘,但有的人怕搭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,牵动相关部门,最后对欺诈商只是个不痛不痒的处罚。如此这般盘算,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采取忍气吞声,自认倒霉罢了。 *,AAx{A>!
有人说,商业欺诈像弹簧,你要弱来,他就强,你要强来,他就不敢太张狂。笔者认为,对于商业欺诈就该重罚,罚他个心惊肉跳,罚他个关门歇业。 6E<1iT
事实上,从很多商业欺诈的案例来看,我们都不难发现,有关部门在处理上,对涉事经营者的经济处罚并不太重,有的是上门批评教育或警告;有的只是象征性地罚点款;更为严重些,顶多就让其关门歇业几天,等事态平息后又重操旧业了。长此以往,商业欺诈就有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”之趋势了。 I'3X=
笔者认为,打蛇打七寸,遏制商业欺诈行为就是要戳痛点、打关键。只有发现一起重罚一起,直到罚得不法经营者喘不过气来,才能让其学乖受规了。按说,做买卖本来就应该诚实守信,老叟无欺。可我们有些商家整天不把精力放在“用真心换人心”的营销上,而是挖空心思动歪脑筋,一心想用拙劣的手段欺诈消费者,这样无疑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 CSs)QLE H
由此,笔者认为,要想让商业欺诈行为从市场彻底绝迹,就必须对其重罚,让欺诈者血本无归,甚至是欺诈成本高于自己难以承受的范围。唯有这样,才能时刻警醒心怀侥幸要老实本分做买卖,不能违背良心经营。 /;34LEP
'Ltufo[fBV
|
一共有 0 条评论